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化粪池是一种无动力厌氧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100~350mg/L,有机物浓度BOD5 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出水水质一般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以下。

净化槽对农村分散式污水适应性较强,净化槽普遍采用平推流厌氧生物反应器以及全混流好氧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技术,先两步厌氧处理,再一步好氧处理,借助平推流流动这一模式有效抑制高浓度污水转移到低浓度区,如此一来,为高浓度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有力条件。BOD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0%和70%左右。一些降解之后的污水流进全混流生物反应器,并和其中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利用好氧菌予以降解。BOD浓度在好氧区已经大幅下降,好氧量大幅减少,基于生物膜滤床技术原理,于厌氧区以及好氧区设置适宜数量的滤床,从而减少污水中的颗粒物转移到低浓度区,经好氧区的后续降解,部分可溶性污染物能够被很好地去除,保证出水水质。一般经过净化槽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甚至有些净化槽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


